建設工程教育網 > 政策法規(guī) > 地方性法規(guī) > 正文
2002-02-05 11:08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令第37號
已經2002年1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3月19日起施行。
市長 雪克萊提·扎克爾
二〇〇二年二月五日
第一條 為加強烏魯木齊市荒山綠化承包管理,維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市行政區(qū)域內承包荒山,從事綠化開發(fā)的單位或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荒山,是指烏魯木齊市行政區(qū)域內的荒地、荒灘、荒坡、荒溝等未經開發(fā)利用的國有、集體土地。
第四條 市綠化委員會負責全市荒山綠化承包的監(jiān)督工作。
園林、規(guī)劃、土地管理、農委、水利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做好荒山綠化承包管理工作。
第五條 市綠化委員會應當根據城市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會同規(guī)劃等有關部門編制荒山綠化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
第六條 荒山綠化承包的單位、個人,必須向所在區(qū)(縣)綠化委員會提出申請,報市綠化委員會審核同意后,方可辦理其他有關手續(xù)。
第七條 申請辦理荒山綠化承包的,應提交下列證件
。ㄒ唬﹩挝惶峤坏淖C件:
1.荒山綠化投資概算;
2.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
3.驗資報告;
4.后續(xù)資金籌措方案;
5.綠化實施計劃;
6.開發(fā)承包荒山可行性報告。
。ǘ﹤人提交的證件:
1.荒山綠化投資概算;
2.身份證(復印件);
3.固定住所證明(由居住地街道辦事處或公安派出所出具);
4.資信證明(銀行存單或者其他有價證券);
5.后續(xù)資金籌措方案;
6.綠化實施計劃;
7.開發(fā)承包荒山可行性報告。
第八條 荒山綠化承包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
第九條 承包荒山的單位、個人須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xù):
。ㄒ唬﹨^(qū)(縣)綠化委員會受理承包申請后,提出初審意見,報市綠化委員會審核同意后,向規(guī)劃部門申請選址規(guī)劃手續(xù),劃定承包范圍;
(二)持市綠化委員會及規(guī)劃部門的手續(xù),到市土地局申請辦理承包用地手續(xù)并簽訂土地承包合同;
。ㄈ┏邪呷〉猛恋厥褂脵嗪,由所在區(qū)(縣)綠化委員會與其簽訂綠化承包協議,并將協議副本報市綠化委員會備案;
。ㄋ模┏邪咴诓菰线M行綠化開發(fā),應向市草原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草原使用權變更手續(xù)。
第十條 承包耕種未經開發(fā)利用的國有、集體荒山的,5年內免征農業(yè)稅。在新開發(fā)的荒山上生產農業(yè)特產品的視不同作物和不同情況,自有收入起時3年內免農業(yè)特產稅。
荒山綠化所用水利工程供水按規(guī)定標準收費,直接取用地下水的,按農業(yè)用水標準收取。
第十一條 國有荒山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讓給單位和個人進行造林、種草等生態(tài)建設的,可以減免土地出讓金。承包者擁有土地使用權和草木所有權,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達到出讓合同約定的投資金額并符合生態(tài)建設條件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后可以申請續(xù)期。
利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荒山等未利用地進行造林、種草等生態(tài)建設的,可以通過承包、租賃、拍賣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實行土地使用權50年不變;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轉讓(租)、抵押。
第十二條 造林綠化面積與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旅游業(yè)及其他產業(yè)用地面積應按比例同步增長,造林綠化面積不得低于總用地面積的70%。
第十三條 從事種植業(yè)的,農作物種植面積不計入造林綠化面積;種苗生產用地要隨起隨種。不得起苗后閑置超過2年,荒露土地不得超過總用地面積的2%。
第十四條 承包土地面積50公頃以下的,應在3年內完成造林綠化任務;承包土地面積51公頃以上的,應在5年內完成造林綠化任務。
第十五條 造林綠化成活率和存活率不得低于85%。
第十六條 荒山綠化承包管理達不到本辦法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條規(guī)定指標的,由市土地局按比例依法收回土地、補繳土地出讓金、農業(yè)稅和農業(yè)特產稅。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2年3月19日起施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