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6 12:04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裙房和高層建筑之間設沉降縫,讓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響,避免由于不均勻沉降產生的內力,這是所謂“放”的方法。但實際上這樣做,給建筑的立面處理、地下室的防滲漏、基礎的埋置深度和整體穩(wěn)定等帶來很多困難。
(2)裙房和高層建筑之間不設沉降縫,采用端承樁,將樁端置于堅硬的基巖或砂卵石層上。這樣,既滿足了地基承載力要求,又避免了明顯的沉降差。這是所謂的“抗”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基礎材料用量多,不經濟,一般用于超高層建筑或地基持力層較差的情況。
。3)在設計中不設沉降縫,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調整地基反力,盡量減少不同部分的地基反力差,從而減少沉降差。這是所謂“調”的方法。如:裙房部分采用天然地基,主樓部分采用復合地基或樁基。裙房和主樓部分采用不同的基礎形式,主樓采用筏基或箱基,裙房采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目前,石家莊地區(qū)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在主體結構部分采用CFG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在裙房及純地下室部分采用天然地基。
(4)在主裙樓之間設置沉降后澆帶,鋼筋不斷,先施工主樓,待主樓封頂完成大部分沉降后,再施工裙房。兩部分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再澆筑后澆帶。這樣,用調時間差的辦法解決了沉降差,同時又避免了設置沉降縫帶來的麻煩。這也是一種“調”的方法。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