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2 16:24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 高層建筑電氣設計的主要內容
1.1 負荷的計算 電力負荷是供電設計的依據參數(shù)。計算準確與否,對合理選擇設備,安全可靠與經濟運行,均起決定性作用。高層建筑的電力負荷計算,基本上采用負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數(shù)法。
1.2 供電電源及電壓的選擇 為了保證供電可靠性,現(xiàn)代高層建筑至少應有兩個獨立電源,具體數(shù)量應視負荷大小及當?shù)仉娋W條件而定。兩路獨立電源運行方式,原則上是兩路同時供電,互為備用。另外,還須裝設應急備用柴油發(fā)電機組,要求在15秒鐘內自動恢復供電,保證事故照明、電腦設備、消防設備、電梯等設備的事故用電。國內高層建筑的供電電壓,都采用10kV標準電壓等級。
1.3 高低壓配電系統(tǒng)的設計
1.3.1 高壓配電系統(tǒng):現(xiàn)代高層建筑均是采用兩路獨立的10kV電源同時供電。一般高壓采用單母線分段,自動切換,互為備用。母線分段數(shù)目,與電源進線回路數(shù)相適應。只有當供電電源為一主一備時,才考慮采用單母線不分段的結線。電源進線幾乎全部采用電纜進線。
1.3.2 高壓系統(tǒng)及低壓干線的配電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統(tǒng)。樓層配電則為混合式系統(tǒng)。配電設備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線,F(xiàn)代高層建筑的豎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線槽。水平干線因走線困難,多采用全塑電纜與豎井母干線聯(lián)接。每層樓豎井設配電小間。層間配電箱經插接自動空氣開關從豎井母干線取得電源。當層數(shù)較多負荷數(shù)較大時,一般按層數(shù)分區(qū)供電,或將變壓器分散設在地下層、中間層或最頂層。
1.3.3 功率因數(shù)按規(guī)定應補償?shù)?.9—0.95。無功補償都采用集中補償方式。為降低變壓器容量,多集中裝設在低壓側,與配電屏放在一起,但必須采用于式移相電容器。
1.4 主要設備的選型
1.4.1 高壓開關柜,F(xiàn)代高層建筑的變配電室設在主樓地下層,按規(guī)定不宜采用油開關。國外用于高層建筑的開關有三種類型可供選用:高壓空氣斷路器,SF6開關和真空斷路器。其中高壓空氣斷路器因技術陳舊,SF6開關尺寸數(shù)大,氣體具有毒性,故目前10kV真空斷路器應用的較為普遍。因此,應根據高層建筑地下室的標準,選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開關手車式高壓開關柜。
1.4.2 電力變壓器。根據防火要求,主樓內是不允許裝設大容量的油浸電力變壓器的。國外有干式變壓器、SFe變壓器和硅油變壓器等三種產品可供選用。
1.4.3 應急備用發(fā)電機組。過去大多是采用柴油發(fā)電機組做應急備用電源的。近年國外高層建筑已開始采用燃汽輪發(fā)電機。這種發(fā)電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反應速度快,故障率低等優(yōu)點。應急備用發(fā)電機組必須是快速自起動的。按國外規(guī)定,應能在15s內恢復供電。從可靠性出發(fā)最好選用兩臺,自動并車。容量較小時也可選用一臺。
1.5 電氣照明設計 電氣照明設計,包括光源選擇、照度計算、燈具造型,燈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調光控制和照明配電線路敷設等。照明設計與建筑裝飾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應該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藝術意境方面求得統(tǒng)一。選用高光效電光源,可以取得節(jié)能的明顯效果。
1.6 防雷與接地 現(xiàn)代高層建筑的防雷設計,采用避雷針和避雷帶的做法簡單可靠、經濟合算。但必須保證各層樓面鋼筋、金屬管道與該層用作引下線的柱筋有可靠的連接,形成等電位層,F(xiàn)代高層建筑都是采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樓板的連接是十分可靠的。關鍵是做好金屬管線的接地,F(xiàn)代高層建筑的防雷接地、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組成混合接地系統(tǒng)。接地電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歐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基礎作接地板。盡管基礎鋼筋等自然接地體已能滿足接地電阻的要求,仍需要裝設水平的人工接地體,將主要的建筑物基礎連接成接地網,這對均衡電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處。
2 線路安裝內容及要點
2.1 地面敷設線槽的定義
2.1.1 地面線槽是一種封閉的、直接隱蔽于地面下的金屬線槽,可以靈活方便地提供電源、電話、電視、計算機、話筒等線纜傳輸電能和信號接口。其設計是根據建筑物近期和發(fā)展需要布置線槽的縱橫間距,根據穿線的根數(shù)、橫截面積和工藝要求確定線槽的規(guī)格及槽數(shù)。
2.1.2 地面線槽規(guī)格型號設置與布線參數(shù)要求 內外均熱浸鍍鋅,出線口處采用無螺紋接口,線槽標準長度為3m(可特殊加工),線槽出線口開孔尺寸:<48mm,線槽開孔間距分:3000mm、2400mm、1800mm、1200mm、600mm等。主要配件有:線槽分線盒:線槽分線盒起到導線的相接、轉彎交叉、屏蔽等作用。其中二槽、三槽的分線盒內設有屏蔽分離板,以保證強電、弱電的隔離與屏蔽。 線槽支架分為單槽、雙槽、三槽支架,它是用于線槽的支撐及高度調整,高度調節(jié)范圍一般為20mm~150mm的熱鍍鋅件。其它還包括彎頭、封頭、出線圈等配件。
2.2 地面線槽的敷設安裝工藝
2.2.1 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紙確定線槽走向,從始端至終端找好水平線或垂直線,用粉線袋由線路的中心向外進行彈線,按照設計圖要求及施工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分別找出分線盒、分線口及支架的具體位置,用鉛筆分別標注。一般支架間距為1.0-1.5m。
2.2.2 線槽敷設:根據標準位置放置分線盒和支架,然后放置線槽和出線口,同時根據需要加各種配件,朝上的線槽不必立得太長,否則易被砸斷。連接完畢后,調整支架和塑料蓋,使出線口到適當高度。達到位置正確,固定牢固,走向合理。線槽水平或垂直敷設部分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許偏差不超過5mm。為防止灰漿進入,各連接處周邊抹專用膠,各分線盒、出線口盒蓋擰緊,并用鐵絲綁扎,未端加塑料封堵。澆筑混凝土時設專人看護,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2.2.3 槽內配線:首先清掃線槽,可先將帶線穿插至出線口,然后將布條綁在帶線一端,從中一端將布線條拉出,反復多次可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清理干凈,也可用空氣壓縮機將線槽內的雜物和積水吹出。放線前應先檢查管及線槽連接處的護口是否齊全,其放線和導線連接部分與其它管路敷設形式大致相同。
2.2.4 線路檢測:線路檢查及絕緣遙測按相關規(guī)范操作。
2.2.5 面板安裝:配合裝修,依據各出線口用途,安裝相應的終端面板。
2.2.6 地面線槽表面混凝土厚度應大于20mm;
2.2.7 線槽內外應光滑平整,無棱刺,扭曲、翹邊等變形現(xiàn)象;
2.2.8 支架與調整螺栓調整線槽高度一般以30-50mm為宜;
3 結論
綜上所述,現(xiàn)代高層建筑的電氣設計由于智能化的需要而變得復雜,用電設備越來越多,對供配電系統(tǒng)設計和線路安裝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因此在電氣設計和線路安裝時,將供配電系統(tǒng)的可靠性、安全性、靈活性擺在突出位置,認真按照設計和操作規(guī)范進行設計優(yōu)化和施工,從而將建筑智能化從設計和安裝上推至臻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