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17:42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要:建筑工程當前建筑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固然有不少是由于技術水平不高而造成的,普遍的問題則是由于缺乏科學的、嚴格的、合乎實際而又有效的管理所造成的。工程質量過程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成果最終體現在工程質量和經濟效益中,因此,工作質量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和保證,而工程質量是各方面工作質量的綜合反映,為提高全面質量,必須推行全面工程質量管理方法。
20世紀80年代我國建筑業(yè)引進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合同條款(FIDIC條款),開始與國際上先進的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方式接軌,實行建筑工程監(jiān)理制度,將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在工程實踐中加以應用,明確質量管理工作中的監(jiān)理負責制,制定各級質量制度,強化質量管理意識,努力推行工程質量管理方式。
一、當前工程質量管理突顯的幾個問題
1、參建各方未能真正認識或履行建設工程質量的責任主體職責參建各方在履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所規(guī)定的各方質量責任和義務上存在有意規(guī)避各自責任現象。各方只管自己,對他人違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行為不制止、不舉報,未能形成參建各方相互監(jiān)督制約機制!督ㄔO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jiān)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此規(guī)定不但未得到很好地理解,有的甚至還錯誤地認為建設工程質量是由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負責。
2、在工程質量驗收工作中,參建各方履行質量驗收責任不到位參建各方在參與建設單位組織的單位工程驗收時,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質量驗收的責任主體,沒有很好地按照相應的驗收標準要求參與和進行驗收,而是等待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派出的質量監(jiān)督人員來發(fā)現問題。強制性條文《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50300-2001)第6.0.4條規(guī)定,建設單位收到工程質量驗收報告后,應由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施工單位(含分包單位)、設計、監(jiān)理等單位(項目)負責人進行單位(子單位)工程驗收。有關單位對這一規(guī)定要求沒有很好地理解和執(zhí)行。
3、受地方保護影響,質量狀況信息不暢通,違法行為難查處,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委托的建設工程質量監(jiān)督管理機構均建立了工程質量定期監(jiān)督檢查制度,并按時組織了監(jiān)督檢查,也確實發(fā)現和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事實上,有的地方為了本地區(qū)的政績和榮譽,有意隱瞞質量狀況,使檢查難以獲得壘面、客觀、真實的質量狀況信息。有的地方甚至出于本地區(qū)的發(fā)展需要,對出現的各種各樣的違法行為視而不見,或出臺地方政策給予保護,使問題無法得到查處和解決。
4、工程質量監(jiān)督管理不到位由于建設工程建設周期長、環(huán)節(jié)多、點多面廣,政府部門沒有足夠的人力進行日常檢查工作,一般委托由政府認可的第三方,即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來代行工程質量監(jiān)督職能。而工程質量監(jiān)督機構在承擔監(jiān)督職能時,又或多或少地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頒布之前的工程質量監(jiān)管方式的影響,將工作重心放在監(jiān)督檢查上,對發(fā)現的問題提出整改,而在對違法查處方面力度明顯不夠,甚至還等待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對違法行為查處,客觀上造成知情者不查處(有的地方也存在未辦委托,不能行使查處職能),而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對違法情況掌握不多,不能有效地行使監(jiān)督管理的職責。
二、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內容
1、工程質量管理的思想理論基礎管理思想理論對質量管理起決定性作用。質量意識應是許多單位工作的靈魂,是競爭的實力,是效益的主鏈,是企業(yè)形象和信譽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合同,以設計文件、技術規(guī)范和合同條款以及強制性標準為工作準繩,明確責任制和獎懲辦法,建立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以試驗室為主要質量檢驗和控制手段,服從監(jiān)理制度,才能將全面質量管理落到實處。
2、工程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推行工程質量管理方法,必須具備自身的條件、手段及完備的制度,它是由大量基礎工作有機結合而成的。具體如下:職工的普及教育:須對全體職工人員進行工程質量管理知識教育及有關數理統(tǒng)計方法的學習培訓。標準化:這項工作始于標準,終于標準,是質量管理的評判依據和基礎,據此指揮實施方案,應始終放在應用的高度上。要根據有關設計文件和施工規(guī)范,結合工程特點,擬定施工管理細則(如材料、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結構、屋面防漏、裝飾及電路等)報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后,組織各施工隊的承包人、技術負責人、質檢人員和工班長分別進行學習和考試,以達到標準化的目的。
3、檢測計量: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檢測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和質量控制的有效途徑。用先進可靠的檢測方法檢驗產品,經檢驗合格才能計入完成的工程量。具體實施中,各施工隊配有測量組和工地試驗室,以便及時提供準確的試驗數據,承擔每道施工工序的檢驗任務,并執(zhí)行監(jiān)理工程師的抽檢和驗收,每道工序檢驗合格后,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信息和資料:進行工程管理必須掌握大量準確齊全的施工現場情況和資料。這些資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饋是至關重要的。有機結合:要把工程質量管理與國際ISO 9000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執(zhí)行,細化方案。工程開始施工前,由監(jiān)理工程師統(tǒng)一印發(fā)每道工序的質量檢驗表格,并要求工序完成后及時填報,按規(guī)定由監(jiān)理工程師簽證認可。這樣才能在各分項工程中及時、齊全地記錄第一手原始資料,以便分析研究、掌握動態(tài)、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
4、質保體系及其運轉形式質量保證體系是運用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因此,必須把施工單位的各部門、各環(huán)節(jié)質量管理職能組織起來,形成整體,使其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質保體系運轉的基本形式是由美國數理統(tǒng)計學家戴明創(chuàng)立的,共有“計劃(P)、實施(D)、檢驗(c)、處理(A)”四個階段,簡稱PDcA循環(huán)。第一階段是查問題,找原因,定措施;第二階段是按計劃執(zhí)行實施;第三階段是對實施結果進行測試檢查;第四階段是處理階段,使問題標準化,遺留的毛病移到下一循環(huán)。如此周而復始的運轉,從而達到工程質量管理的目的。
三、工程施工過程的全面質量管理
施工過程全面質量管理的活動場所都在施工現場,其工作重點是建立穩(wěn)定可靠的施工系統(tǒng),保證每個施工環(huán)節(jié)上的工程質量和預防工作。主要工作是嚴格貫徹執(zhí)行工藝規(guī)程;加強每道工序的質量檢測,做好施工設備、材料等方面的質量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工序質量是保證施工工程合格的基礎,是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關鍵。在制定的各“施工管理細則”里,除了明確規(guī)定各道工序的技術要求和誤差標準外,還須強調工序間的自檢、復檢及記錄,對關鍵性工序和隱蔽工作(如施工放樣、基坑檢查,樁底標高、鋼筋結構、電線安裝等)均需嚴格地檢驗,并報監(jiān)理工程師。
監(jiān)理人員必須經常巡查工地,檢驗工程質量,及時在施工現場驗收簽證。否則,將影響下道工序施工,以此來層層把關,步步設防,確保全面質量管理的順利實施。另外,建設單位在進行建筑工程驗收時,除了總體外觀和幾何尺寸要在現場檢驗外,絕大部分的工作應有原始記錄,以統(tǒng)計數據對照評分標準來反映建筑結構宏觀及內在質量,切實做到全面質量管理在施工活動中的應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