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精華(106)
3.砂的物理性質
表觀密度一般為2.55~2.75g/cm3,干砂堆積密度一般為1450~1700kg/m3,隨砂含水率的變化其堆積體積也發(fā)生變化。若以干砂為標準,當含水率為5%時,體積增大25%~30%,這是由于砂子表面的吸附水膜造成,而繼續(xù)增大水量時,水膜破裂體積反而縮小,所以在拌制混凝土時,砂子用量以質量控制較為可靠。
砂子的含水狀態(tài)分全干、氣干、表干和潮濕四種狀態(tài),其含水量各不相同,為了消除其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標準規(guī)定,骨料以干燥狀態(tài)設計配合比,其他狀態(tài)含水率應進行換算。
?。ǘ┢胀ㄊ?/strong>
普通石子包括碎石和卵石。碎石是由天然巖石或卵石經(jīng)破碎、篩分而得到的巖石粒料;卵石是天然巖石由自然條件作用而形成的顆粒。
碎石表面粗糙,顆粒多棱角,與水泥漿粘結力強,配制的混凝土強度高,但其總表面積和孔隙率較大,拌制混凝土水泥用量較多,拌和物和易性較差;卵石表面光滑,少棱角,孔隙率及表面積小,拌制混凝土需用水泥漿量少,拌和物和易性好,便于施工,但所含雜質常較碎石多,與水泥漿粘結力較差,故用其配制的混凝土強度較低。
1.有害雜質含量
石子中含有黏土、淤泥、有機物、硫化物及硫酸鹽和其他活性氧化硅等雜質。有的雜質影響粘結力,有的能和水泥產生化學作用而破壞混凝土結構。此外,針片狀顆粒的含量也不宜過多。其控制含量見表3.1.9和表3.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