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時間:3月10日至3月30日;
各縣(區(qū))職改辦,塞北、察北管理區(qū)職改辦,市直有關部門職改辦,中省直有關單位職改辦(人事處):
根據省人事考試中心、省建設廳執(zhí)業(yè)資格注冊中心《關于做好2010年度二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考務工作的通知》(冀人考發(fā) [2010]10號)文件精神,現將2010年度張家口市二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考務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2010年度二級建造師考試于2010年6月26、27日舉行。
二、按照原人事部辦公廳、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建造師資格考試相關科目專業(yè)類別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國人廳發(fā)[2006]213號)文件精神,2010年二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專業(yè)類別為:建筑工程、礦業(yè)工程、機電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市政公用工程。
三、為方便已取得二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人員報考增項考試,2010年繼續(xù)將其單獨列為一項考試,按非滾動形式進行管理,名稱為“二級建造師相應專業(yè)考試”。報考人員須提供已取得的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等有關材料方能報考,各地在組織報名時要嚴格審查報考者條件。試卷預訂單亦單獨上報。
四、2010年我省統(tǒng)一采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的方式組織報名,時間為:2010年3月10日至3月30日,網址是:www.hebpta.com.cn.
報考人員按要求在網上填報報考信息,上傳照片(正面、近期、免冠、藍底、小二寸),保存提交,通過審核后即可打印報名表。報考人員持打印的報名表2份和相關證件(學歷證,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工作年限證明,身份證等)原件及復印件,到各單位報名,各單位及主管部門對報名表及免試表的內容核實無誤后加蓋人事部門公章(縣、區(qū)報考人員要加蓋縣、區(qū)職改辦公章),并到市建設局市場管理科初審蓋章后于3月26日前報市職稱考試中心進行報名資格審查和現場交費,即完成報名。
符合部分科目免試條件的報考人員進行現場報名資格審查時,還須提交部分科目免試表(附件1)2份和相關免試材料(學歷證、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工作年限證明、項目經理資質證明、工程或工程經濟類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身份證等)原件及復印件。部分科目免試表可從網站下載,或通過其他正常渠道獲得,報考人員手工填寫即可。
各單位要認真做好資格審查工作。相關材料要求審查原件,考生報名表、部分科目免試表和證件復印件要有審查人簽字并加蓋公章。
職稱考試實行屬地管理,對于沒有主管部門的單位可通過當地人事考試部門辦理。另外,考生所填報信息將用于發(fā)放準考證和通知單,一定要準確,如:**縣區(qū)、**局等,上傳照片一定要清晰。
五、報名條件:
。ㄒ唬┓沧窦o守法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報名參加二級建造師全部科目考試:
1、具備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中等?埔陨蠈W歷并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工作滿2年;
2、具備其他專業(yè)中等?埔陨蠈W歷并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工作滿5年;
3、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工作滿15年。
。ǘ┓嫌嘘P報名條件,取得建設部頒發(fā)的《建筑業(yè)企業(yè)二級項目經理證書》,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免試《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只參加《建設工程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和《專業(yè)工程管理與實務》兩個科目考試:
1、已取得工程或工程經濟類中級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埔陨蠈W歷并從事建設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5年。
(三)符合有關報名條件,取得建設部頒發(fā)的《建筑業(yè)企業(yè)一級項目經理證書》,并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或取得一級項目經理資質證書,從事建設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5年,可免《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設工程法規(guī)及相關知識》考試。
六、“二級建造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為滾動考試(每兩個考試年度為一個滾動周期),參加3個科目考試的人員必須在連續(xù)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應試科目為合格;符合免試條件的人員必須一次通過應試科目為合格。報考人員去年成績可登陸河北人事考試網(www.hebpta.com.cn)查詢。
七、考生應考時,應攜帶黑色、藍色鋼筆,2B鉛筆和橡皮,無聲無編程功能的計算器。各科試卷卷本可作為草稿紙使用,考后收回,不再另發(fā)草稿紙。
八、根據冀價行費[2007]4號文件有關規(guī)定,收費標準為:報名費每人10元,考務費每人每科50元。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