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2 17:59 薩爾仁子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北宋詞人柳永的詞作《雨霖鈴》,好一首抒寫惜別傷離的千古名篇,纏綿悱惻,哀婉凄美之極。詞中的“長亭”從此在我國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比如李白的《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這個意象甚至延續(xù)到現(xiàn)當代,比如李叔同填詞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這些詩詞中的“長亭”和“短亭”說的都是設于“官道”上的驛站,由相隔的距離不同有長亭短亭之分,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記得故鄉(xiāng)郊外就有一個叫“五里亭”的地方,兒時學校組織去鄉(xiāng)間旅行經過那里,曾見一座亭,立在大路邊,亭里靠墻有石板凳。據說以往亭里總是備有茶水,走南闖北的旅人打這里經過,停下來坐坐歇歇腳,喝口水解解渴。聚在這亭里的旅人們邊喝水邊聊天,或說說這里那里的見聞,或聊聊從哪來到哪去做啥營生活計。這些閑聊的話語往往對他們接下來的旅程有些幫助,甚或改變了旅程的方向也說不定,至少會長些見識吧。據說蒲松齡那些狐仙故事就多是在這種地方聽來的。
見過更多的“亭”,是那種游山玩水時見到的“亭”,多是有頂無墻的“開放空間”,頂由柱支撐,有的柱間有欄椅,有的亭中有石凳,亭的基本平面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等。被譽為中國“四大名亭”的安徽滁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和浙江杭州湖心亭大概就屬于這種亭吧。
不管是哪種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提醒和暗示人們暫且停一停,所以古漢語里“亭”通“停”。停下來干什么呢?
立于山水園林的亭是供游客小憩的,告訴游客別只顧往旅游目的地趕而忘了觀賞路上的美景。睜著眼睛卻看不見眼前景觀的美,視美景而不見,這樣的眼睛只能謂之“盲”。
我記憶中兒時旅行曾見的“五里亭”和詩詞中的“長亭短亭”,前者提醒和暗示旅人停下來,后者提醒和暗示情人停下來,不是去看四周的景色,是叫他們別為了匆忙趕路而忘掉了自己的“心”--心的向往,心的寄托,心的牽掛,心的歸宿。只因了“忙”而將心丟失了,這可是比忽視身外美景之“盲”要可悲得多呀!
所謂“人生之旅”,人的一生恰似一段旅程;是不是也不該匆匆忙忙地往前趕,是不是也應該時不時地停下來,別忘了看看此時此地的“景觀”,尤其別忘了傾聽和靜觀自己的內心呢!
常聽說現(xiàn)代人大多處在亞健康狀況,是因為太忙太忙--以犧牲身心健康為代價,竭盡全力地追求身外之物;物質是豐富了,精神卻貧乏了,心靈也空虛了。“盲”也!“忙”也!
我驚嘆于我們祖先造字的智慧,一個“盲”字亡的是目,一個“忙”字亡的是心,這里竟蘊含了如此深邃的人生哲理!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