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師網上輔導高清課程招標師高清課件移動課堂

建設工程教育網 > 招標師 > 復習資料 > 正文

2015招標師法律法規(guī)市場經濟作用原理:需求與供給

2015-08-05 10:54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  【打印】【我要糾錯】

2015年招標師考試最新版教材《招標采購專業(yè)知識與法律法規(guī)》知識點

需求與供給

1)經濟學中,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而供給則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水平上愿意出售的某種商品的數量。

在這里,需求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消費者有購買愿望;二是消費者有購買能力,即資金支付能力。其特征是商品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比,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商品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反之,商品價格越高則需求量越小。這就是經濟學中的需求法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①商品降價會吸引新的消費者消費,從而使商品需求量增加;

②商品消費者因為商品價格降價增加了其購買力,會刺激其進一步消費,從而促使商品需求量增加。

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除商品本身的價格因素外,消費者的收人水平、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與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價格預期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對于大多數商品來說,當消費者的收人水平提高時,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當商品本身的價格不變,而與它相關的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時,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也會發(fā)生變化;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強度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量也會增加;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的價格在未來下一期會下降時,就會減少對該商品的現期需求量。

2)經濟學中的供給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出售愿望;二是有供給能力。其特征是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成正比,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商品價格低,供給量。环粗畡t供給量大。這就是經濟學中的供給法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認識:①商品價格上升后,企業(yè)由于利潤刺激會擴大生產規(guī)模,增加產量;反之則會減少商品產量;②商品價格上升后,行業(yè)利潤增加,會吸引新企業(yè)加人商品生產,從而增加商品供給量;反之,則會放棄商品生產,減少商品產量。

一種商品的供給數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除商品本身的價格因素外,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技術水平、相關商品價格與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產者對商品的供給數量。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生產成本上升會減少利潤,從而使得商品的供給量減少;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生產者的利潤,生產者會提供更多的產量;在一種商品的價格不變,而其他相關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時,該商品的供給量也會發(fā)生變化;如果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看好,生產者往往會擴大生產,增加供給。

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三種基本關系:①需求大于供給。此時在市場上不一定能夠采購到需求商品,商品供給之間也不存在競爭,會最終導致商品漲價而減少對商品的需求或采用其他替代品。②需求等于供給。此時需求與供給存在一一對應,所有商品都有需求者,所有的需求也都有供給者,是需求與供給矛盾最終趨于平衡的表現。③需求小于供給。此時市場上存在多個滿足需求的供給可供需求者選擇,這是招標投標制度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我國招標投標法規(guī)定的最低供給數量為3個,即投標人數不少于3個,這就要求招標采購項目在市場上的不同供給最少應有3個以上,從而才能形成有效競爭。

相關推薦:2015年首次招標師職業(yè)資格考試教材目錄匯總

      2015年招標師職業(yè)資格全科目考試大綱匯總

         官網通知:2015年招標師考試時間確定為11月7、8日

         2015年全國各地招標師報名時間匯總

職業(yè)培訓教育網招標師微信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監(jiān)理工程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咨詢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 造價員
  • 全科套餐
    超值優(yōu)惠套餐,適合基礎好、
    時間充裕、自學能力強的學員
  • 基礎班
    緊扣教材大綱,逐章系統(tǒng)講解
    課時數:20課時
  • 考題班
    剖析解題思路,掌握做題技巧
    課時數:8課時
  • 沖刺班
    梳理重要考點,預測命題方向
    課時數:5課時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