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3 10:37 來自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公元前二十七世紀建設的埃及大金字塔,其形狀與方向都很準確,說明當時已有放樣的工具和方法。
中國二千多年前的夏商時代,為了治水開始了水利工程測量工作。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夏禹治水有這樣的描述:“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乘攆(jú),左準繩,右規(guī)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所記錄的是當時的工程勘測情景,準繩和規(guī)矩就是當時所用的測量工具,準是可揆(kiu)平的水準器,繩是丈量距離的工具,規(guī)是畫圓的器具,矩則是一種可定平、測長度、高度、深度和畫圓畫矩形的通用測量儀器。早期的水利工程多為河道的疏導,以利防洪和灌溉,其主要的測量工作是確定水位和堤壩的高度。秦代李冰父子領導修建的都江堰水利樞紐工程,曾用一個石頭人來標定水位,當水位超過石頭人的肩時,下游將受到洪水的威脅;當水位低于石頭人的腳背時,下游將出現(xiàn)干旱。這種標定水位的辦法與現(xiàn)代水位測量的原理完全一樣。北宋時沈括為了治理汴渠,測得“京師之地比泗州凡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是水準測量的結果。1973年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圖包括了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三種,不僅所表示的內容相當豐富,繪制技術也非常熟練,在顏色使用、符號設計、內容分類和簡化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地圖,這與當時測繪術的發(fā)達分不開。
公元前十四世紀,在幼發(fā)拉底河與尼羅河流域曾進行過土地邊界的劃分測量。中國的地籍管理和土地測量最早出現(xiàn)在殷周時期,秦、漢過渡到私田制。隋唐實行均田制,建立戶籍冊。宋朝按鄉(xiāng)登記和清丈土地,出現(xiàn)地塊圖。到了明朝洪武四年,全國進行土地大清查和勘丈,編制的魚鱗圖冊,是世界最早的地籍圖冊。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